•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081P/2025-00072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5-05-09 00:00
  • 效力状态 有效 文号 陕市监函〔2025〕274号
  • 名称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时间:2025-05-12 09:32
来源: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A 类

签发人:张小平

陕市监函〔2025〕274号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115号建议的答复函

尊敬的张凯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日常计量管理确保老百姓的生活日常不缺斤少两的建议》(第11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民生计量监管持续强化

我局始终把民生计量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责,持续加强民生计量监管。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缺斤短两”等突出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陕西省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把电子计价秤违法行为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省开展整治工作。通过监督检查、强制检定、限期整改、投诉快速响应等措施,严厉打击计量作弊行为,进一步保障了计量量值准确,确保了市场公平,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大连、烟台、连云港等地先后出现了“鬼秤”事件,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此,我局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印发了《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通知》(陕市监发〔2024]303号),开展了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并把此次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从生产源头、销售环节、使用环节、计量检定、宣传防作弊方法等方面开展了整治活动,下大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严格落实型批制度,强化源头监管。我省现有一家电子计价秤生产企业,按照型式评价规范要求,对企业的场地、设施、人员和检定仪器设备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企业高管及员工进行了普法宣传,要求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计量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要求。

进一步加强电子计价秤销售、维修环节监管。对电子计价秤销售、维修环节进行了全面排查,严格审核维修企业的人员、设备、技术条件等,确保维修质量。要求维修企业加强维修记录管理,全面记录维修时间、维修内容、维修结果等信息,并对维修记录登记造册,保证能够溯源,严禁维修过程中破坏电子计价秤准确度的违法行为。强化电子计价秤销售企业监督检查,全面检查销售电子计价秤的铭牌、型号、铅封、生产厂家、购置发票,产品说明书等,严禁销售铭牌标识不全、擅自破坏铅封以及无证产品等。去年以来,共检查维修商93家,检查电子计价秤销售企业546家,查处从事销售、改装作弊秤等违法行为6件。

二是严格依法办事,加强计量监管。严格落实《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集贸市场主办者的监管,督促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计量管理员,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建立电子计价秤管理备案制度,及时做好备案工作。依法设置公平秤,并保持在用完好状态,确保每个集贸市场设置公平秤并开展周期检定,方便消费者复秤和维权监督。公示消费投诉热线,优化计量维权。进一步加强检查地摊、流动摊贩电子计价秤监管,根据地摊、流动摊贩流动性大,时间、地点不确定的特点,监管部门加强对人员聚集区以及早市、夜市等地摊、流动摊贩经常出现地点的监督检查。去年以来,共检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单位11241家,设置流动公平秤507台,检查电子计价秤80651台,检查地摊、流动摊贩电子计价秤 20152台。

三是规范检定行为,强化技术保障。严格执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督促电子计价秤使用者对在用的电子计价秤进行登记造册,并通过e-CQS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备案、申请检定。要求使用单位或个人发现电子计价秤出现功能不正常或称重不准确时,应送至原厂家或有相应能力的机构进行维修。电子计价秤经强制检定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全省电子计价秤共备案74233台。

督促全省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积极服务电子计价秤检定工作,及时受理检定申请,严格按照检定规程进行检定,按照规定时限完成检定任务。针对电子计价秤分布点多面广数量大的特点,组织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主动上门服务,在电子计价秤使用集中的场所,集中开展检定服务,对在用电子计价秤进行检定、贴标,指导使用者正确使用。

四是坚持严格执法,积极查处违法行为。电子计价秤作弊行为不仅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影响社会诚信,危害极大,必须严厉查处。我局重点开展了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流动摊贩集中整治,对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超检定周期、具有作弊功能电子计价秤等计量违法行为,执法部门抽调执法力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对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去年以来,共查处集贸市场不合格电子计价秤1472台,查处地摊、流动摊贩不合格电子计价秤 438台,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行为案件 280个,罚没款金额63.319万元。

五是积极开展技防服务,广泛宣传防范方法。为提升消费者对电子计价秤作弊的防范能力和维权意识,严厉打击缺斤短两等计量欺诈行为,2024年我局拿出30万元专项经费,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手机变砝码”计量技防服务宣传活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积极响应号召,上下联动,组织各级计量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在集贸市场、超市、社区、广场、机关、企业等人员聚集区设置服务宣传工作台,为广大消费者称量手机、充电宝、水杯等随身携带物品,张贴量值标签,使其成为简易的便携砝码和称重参考,用以判别电子秤是否缺斤短两。该项活动旨在使广大消费者熟练掌握快速简易识别电子秤准确性的方法,提高其对计量欺诈行为的防范意识和研判能力,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目前,“手机变砝码”活动已出动人员数量18663多人次,发放宣传品474020余份,提供咨询服务 1008199人次,张贴量值标签977266余贴,发布新闻报道 432篇,今年,我局在总结去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投入30万元,持续开展此项活动,织密防电子计价称作弊、整治缺斤少两违法行为的全民防线。

六是创新监管方式,加强技术研究。为落实国家市场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的通知》(市监计量发[2024]32号)精神,破解电子计价秤“短斤少两、复秤困扰、投诉不畅”等难题。我局积极探索电子计价秤监管新模式,大力支持西安市市场局充分利用物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开展电子计价秤在线监测研究,研制成功了基于远程校准公平秤的集贸计量智慧监管平台。该平台集远程校准、远程质控、精准定位、状态感知、分类核称、消费评价、一键投诉、风险预警、诚信档案、诚信教育、作弊自锁于一身,综合运用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手段,能够较好地解决电子计价秤数量庞大、分布位置分散、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单一、投诉渠道不畅等问题,能够有效防止作弊行为发生。目前,该技术正在积极推广。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努力加强电子计价秤监管。

(一)积极协调推进计量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

积极配合市场监管总做好《计量法》修订以及《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定工作,助推总局加快恢复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行政许可,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动态调整国家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进一步健全计量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在立法中加大对制造、销售、进口、使用带有作弊功能的计量器具或者计量器具零配件、软件、装置的处罚力度,大幅提高使用“鬼秤”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有效遏制这类违法行为,确保计量准确,维护公平、公正、有序的交易秩序。

(二)建立健全民生计量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持续加强民生计量领域日常监管。坚持以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计量问题为出发点,加强民生计量领域的日常监督检查。结合生产、维修、销售电子计价秤以及集贸市场、餐饮业、商店、超市等领域和场所的特点,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是否具备生产条件、是否具有型批证书、计量管理制度建立、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配备、在用计量器具检定、是否设置公平秤等情况,严厉查处制造、销售、改装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行为。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等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民生计量服务能力保障。加强市、县两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相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型式批准和强制检定制度的作用,切实保障电子计价秤、加油(气)机、电动汽车充电桩、验光仪器、民用“三表”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计量准确。

三是积极推进电子计价秤智慧监管体系。在西安市市场局研制的基于远程校准公平秤的集贸计量智慧监管平台基础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通过计量器具智能化、测量数据系统化,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监管体系。推动民生计量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全省电子计价秤智慧计量监管平台,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四是持续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在前期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将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重点。组织对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回头看”,通过“四不两直”“飞行检查”等方式检查督导,防止问题回弹。加强《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检定规程的宣贯培训,确保新规落实到位。深入总结前期工作经验,适时发布典型案例。针对故意为计量作弊留后门等严重违法并受到行政处罚的电子计价秤生产企业和产品,试点实施企业和产品双“黑名单”制度。加强与网监部门协同,完善关键词库,加强电子计价秤销售网络监管,进一步提高综合整治实效。

五是持续开展“手机变砝码”等计量技防服务宣传。广泛组织开展“手机变砝码”计量技防活动,组织计量技术人员在集贸市场、超市、社区、广场、机关、企业等人员聚集区设置工作台,为广大消费者的手机、充电宝、水杯等随身携带物品进行准确称重并贴上量值标签,使其成为简易的便携砝码,以便消费者在购物时,利用手机等物品进行简单校验,初步判断电子秤是否准确。同时,大力开展计量防作弊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计量法律法规和识别“鬼秤”的技巧,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遏制商家使用“鬼秤”进行欺诈的行为。

(三)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经营者自我承诺、政府部门推动、社会各界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强化经营者主体作用,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引导经营者建立健全承诺赔付、先行赔付、失信警示等诚信计量制度,完善计量保证能力,提高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和合格率,确保商品量和服务量的计量准确。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中的组织、引导、推动、服务作用,树立一批诚信计量的示范典型,增强经营者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强化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研究建立集贸市场诚信计量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定期公开评价结果,对集贸市场计量工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衷心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诚挚邀请您继续对民生计量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加强民生计量监管,大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以实际行动守护民生,营造公平、公正、放心的消费环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