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适老化
首页>三个年专栏 > 营商环境突破年

延安市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3-04-06  

延安市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积极推广运用标准引领品牌创建,着力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不断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

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强市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核查清理市场主体商标注册情况、强化商标监管规范使用商标等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长效监管机制。申请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延安受理窗口、陕西省品牌建设促进中心延安工作站、延安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组建知识产权人才库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联盟,初步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多元化“全链条”工作格局。

二、持续推动延安苹果公用品牌创建

延安市着力创建“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延安小米”“延川红枣”“黄陵裴翠梨”“黄龙核桃”“安塞地椒羊肉”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注重知识产权制度化建设,制定《延安苹果标准综合体》,涉及产地环境、鲜苹果等16个技术规程;出台《“延安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全市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品牌授权企业279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延安苹果二维码追溯标识使用的意见》,推动全市苹果经营主体包装产品追溯标识使用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市培育授权使用“延安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品牌已达98个,形成了“延安苹果”公用品牌引领,企业自有品牌跟进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升

延安市大力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促成专利转移转化222件,累计交易额达4.8亿元。撮合校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14件,成交额46万元;举办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2件作品入围陕西省首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复赛,两个专项导航项目入选陕西省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延安市成功获批陕西省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评选出煤焦油悬浮床耦合固定床加氢裂化关键技术等10个项目进行支持培育,签约3家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驻园惠企工作,组织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6场,征集企业技术需求29项,服务企业80余家;建成全市产业专利数据库,编制专利导航图谱,发布专利导航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引,2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被认定为延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名专业人员成功获得技术经理人资格;推动全市商标质押融资助企纾困200余万元,金融服务帮扶3家小微企业稳岗扩岗,为广大市场主体增信心、稳预期。

四、全效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影响

依托南泥湾开发区三五九旅创业基地,举办2022年延安市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活动暨延安市南泥湾开发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揭牌仪式,通过市县联合宣传、知识产权进校园、“双打”宣传等活动发放知识产权相关资料5万余份,咨询答疑9600人次,宣传覆盖20万人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办知识产权业务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班,集中讲授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企业专业运营等内容,累计授课15堂,参训1000余人次,为40余家企业同步提供知识产权配套服务。成立延安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联盟,搭建“1+1+13”政企校知识产权社会服务模式,将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与“五进”服务相融合,累计走访服务企事业单位114家,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78项,捐赠知识产权资料15000余册。

五、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铁拳”行动

紧盯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侵权假冒产品,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查处案件181件,罚没款57万余元。受理知识产权投诉举报249起,期限内办结率达100%,为群众挽回损失23万余元。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和维权援助行动,核查清理非正常专利申请80件,调解处理专利侵权纠纷6件,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189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五进”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全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截至目前,延安市申请商标3299件,注册商标2745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达22059件。新核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志丹山杏仁”“志丹牛肉”“宜川核桃”),评选“陕西好商标”3件(“延安小米”“黄陵翡翠梨”“安塞景泽酒店”),“延安苹果”位居全国苹果区域品牌第二,“洛川苹果”位居全国水果类品牌价值榜首。全市获得专利授权1062件,同比增长8.6%,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5件,同比增长12.2%。

(综合规划处供稿)




下一条: 延安市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征程

  1.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