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是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过去十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数字创意、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市场主体活力涌现、增长迅猛,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蓄势聚力夯实我省高质量发展根基。
新产业新动能领域市场主体超高速增长
全省新产业新动能领域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5013户上升至2022年的18.02万户,年均增速43.07%,是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年均增速(16.31%)的2.64倍,占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比重从2012年的2.76%上升至2022年的21.93%,上升了19.16个百分点,新产业新动能领域市场主体超高速增长。全省新产业新动能领域实有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3.42万户上升至2022年的67.02万户,年均增速34.64%,是全省实有市场主体年均增速(15.40%)的2.25倍,占全省实有市场主体的比重从2012年的2.68%上升至2022年的12.51%,上升了9.83个百分点,2019-2021年连续三年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速均超过40%,新产业新动能领域市场主体扩张迅猛。
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领域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迅猛
从新产业新动能细分领域来看,2012-2022年,数字创意、新兴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领域新登记市场主体年均增长较快,分别为45.54%、42.91%、38.92%、32.20%、31.05%,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较快,分阶段来看,2012-2016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成长较快, 2017年-2022年,数字创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领先,新兴服务业、生物医药领域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波动较大,未形成持久发力。从细分产业领域来看,2012-2022年,文化创意、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质能、信息技术领域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较快,年均增速分别为62.62%、56.40%、56.34%、54.36%、52.04%,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知识产权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实有市场主体实现扩张较快,年均增速分别为50.48%、45.80%、43.56%、42.28%、41.89%。
西安、榆林、汉中市新产业新动能领域市场主体增势较好
西安市(含西咸新区)新产业新动能领域实有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2.27万户上升至2022年的51.41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66.97%上升至77.06%,实有市场主体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榆林市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1801户上升至2022年的3.00万户,年均增速为22.47%,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5.32%下降至4.49%,实有市场主体数量全省排名从2012年的第3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2位。汉中市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1437户上升至2022年的2.49万户,年均增速为32.99%,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比重从2012年的4.24%下降至3.37%,实有市场主体数量全省排名从201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3位。2012-2022年间,汉中、西安、铜川新产业新动能领新域登记市场主体年均增速较高,分别为51.34%、45.77%、38.04%。
(登记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