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市监函〔2021〕1176号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阶段性
评价工作的通报
各设区市、韩城市、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为全面了解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产业中心)能力建设、科研攻关和服务产业等情况,根据省局年度计量工作计划,省局组织开展了对已经批筹和验收的产业中心进行了阶段性评价工作,现将阶段性评价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省局《关于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陕市监发〔2021〕45号)精神和《2021年计量工作要点》部署要求,从1月份开始,对产业中心开展产业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的整体情况,包括产业中心运行和管理、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运用、产业计量测试方法和专用设备的研制、计量测试服务效果和案例、人才队伍建设、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及平台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评价。
此次活动共对省能源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省建设工程产
业计量测试中心、省电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3家批复运行,以及省有色金属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煤盐化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2家批复筹建单位进行了阶段性评价工作,评价方式为自我评价、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三个阶段。对相关证明材料采取100分制方法予以评价,评价的平均得分64.2分,其中得分70分~80分的共2家,得分60分~70分的共2家,得分60分以下的1家(详见附件)。
二、主要特点
一是精心组织。产业中心是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对此,省局高度重视阶段性评价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阶段性评价工作的通知》(陕市监发〔2021〕12号),制定了《筹建情况评价表》、《运行情况评价表》和《年度统计报表》等表格,分类别进行评价,细化标准,逐项附分,确保评价结果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
二是严把标准。此次评价工作,省局抽调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评审专家组成评价组,省局业务负责人员作为监督员全程跟踪,并现场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在对每一家产业中心评价中,均严格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细化、交叉评价,重大问题集中评审,评审结果先行通报确认,有异议的进行现场核查,从而确保了评价程序化、结果透明化。整个评价工作客观真实、准确公正。
三是建设规范。通过开展产业中心阶段性评价工作,各产业中心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具体举措,全面检验产业中心实际运行情况、查找差距、提升能力的一次契机。在后期运行和筹建中,将进一步全面开展产业计量测试需求分析、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引导产业联盟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计量测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此次评价工作中,质量标准较高的单位是:依托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运行的“省电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依托陕西力源仪器设备检测有限公司运行的“省建设工程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2家单位。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中心独立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各产业中心是省局依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筹建运行的,机构《质量手册》体系中未涉及ISO9000等关于相关产业制造领域的标准和要素,尚未建立独立的产业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有的产业中心还未设立专门的管理协调部门,人员管理职责不明确。
二是科技创新水平需要大幅提升。对产业计量测试需求梳理不明确,各产业中心虽在技术创新集中方法研究上,编制了一些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但在前沿计量测试研究、专用装备研制方面的创新比较匮乏,创新成果应用面窄,应用效果不明显,关键参数创新覆盖率较低,产业需求针对性不强,科研经费渠道单一,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基本的产学研发展体系尚未建立,创新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三是产业融入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各产业中心服务案例数量较少,案例影响力非常有限,服务产业链关键企业较少,且关联性不强,缺少产业融合契机和平台,对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尚不明显。
四是产业联盟和现代计量服务体系还未有效形成,产业中心在整合社会各方计量技术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计量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融合方面工作力度不够,有的产业中心联盟尚未成立,有的形式上成立了,但未有效运行。产业中心要实现全产业链的对接服务,开展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难题的联合立项、联合攻关和联合应用,就要整合相关单位的计量资源,以“互联网+产业计量测试”方式,为计量技术机构与企业计量技术需求提供信息交流渠道,为产业发展提供快捷高效服务。
四、改进要求
为进一步完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促进计量测试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现就加强我省产业中心建设提出以下改进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升运行和筹建效率。各产业中心要高度重视产业中心后期的运行和筹建工作,进一步理顺产业中心与法人单位关系,设立专门的沟通协调机构,搭建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组织形式,形成产业发展的凝聚力,研究建立适合产业中心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运行和筹建效率。
(二)需求牵引,提升创新水平。根据全省产业发展政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衔接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产业发展计量测试瓶颈,进一步梳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计量测试难题,明确计量测试服务重点和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应用性、创新性、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快产业测试方法和专用设备研制,提升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能力,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加强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发挥产业中心的支撑作用。
(三)服务升级,强化产业引领。积极探索产业计量服务新思路、新模式,努力实现从传统单一计量向现代多元测量的转变;围绕产业计量测试问题,积极为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产业服务体系;推动计量测试融入产品设计、研制、试验、生产和使用等全过程,推动产品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加快先进计量测试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引领带动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四)开放共享,发挥平台协同融合作用。协调社会各方计量技术资源共同参与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计量技术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融合,开展重点领域、重点技术难题的联合立项、联合攻关和联合应用,形成必要的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和联盟,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技术对接。
附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阶段性评价问题汇总表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11月2日
附件
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阶段性评价问题汇总表
产业中心名称 |
指标名称 |
自评分 |
专家 评分 |
存在问题 |
备注 |
省电力装备 产业计量测试 中心 |
1.中心运营情况(15分) |
14 |
14 |
|
|
2.测量能力提升及服务成效(15分) |
11 |
10 |
应进一步进行产业计量测试需求能力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扣1分。 |
|
3.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满分33) |
32 |
22 |
1.提供科研项目数量与印证材料不符,扣1分。 2.专用测量设备研制数量与印证材料不符,缺少相关支撑印证资料。扣2分。 3.关键共性项目数量与印证材料不符。扣2分。 4.产学研只有一家,扣1分。 5.应提供有效的科研成果转换情况印证材料,扣4分。 |
|
4.计量服务产业发展案例(20分) |
12 |
12 |
|
|
5.后续建设规划落实情况(7分) |
7 |
7 |
|
|
6.省级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和联盟建设(10分) |
7 |
7 |
|
|
总分 |
83 |
72 |
|
|
省建设工程 产业计量测试 中心 |
1.中心运营情况(15分) |
15 |
14 |
1.质量体系未涉及ISO9000体系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基础保障体系,扣0.5分; 2.未成立中心专职人员管理机构,扣0.5。 |
|
2.测量能力提升及服务成效(15分) |
13 |
13 |
|
|
3.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满分33) |
29 |
29 |
|
|
4.计量服务产业发展案例(20分) |
14 |
11 |
1.服务案例只提供合同,提供资料显示服务方式;应提供具体案例及解决的具体方式方法,扣3分。 |
|
5.后续建设规划落实情况(7分) |
5 |
5 |
|
|
6.省级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和联盟建设(10分) |
7 |
2 |
1.只提供为企业服务协议,产业计量测试平台、联盟和服务体系还未有效形成,扣5分。 |
|
总分 |
83 |
74 |
|
|
省能源化工 产业计量测试 中心 |
1.中心运营情况(15分) |
14 |
12.5 |
1.质量体系未涉及ISO9000体系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心基础保障体系,扣0.5分; 2.未提供产业计量保障体系资料,扣1分。 |
|
2.测量能力提升及服务成效(15分) |
13 |
12 |
1.测量能力服务成效不显著,扣1分。 |
|
3.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满分33) |
21 |
19.5 |
1.未提供“产学研”合作在产业计量方面的相关具体项目,扣0.5分; 2.未提供创新成果转化资料,扣1分。 |
|
4.计量服务产业发展案例(20分) |
18 |
12 |
1.未提供产业中心服务产业生产过程中相关服务案例,扣6分。 |
|
5.后续建设规划落实情况(7分) |
5 |
5 |
|
|
6.省级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和联盟建设(10分) |
4 |
2 |
1.只提供为企业服务协议,产业计量测试平台、联盟和服务体系还未有效形成,扣2分。 |
|
总分 |
75 |
63 |
|
|
省有色金属 产业计量测试 中心 |
1、计量测试项目能力与水平(35分) |
27 |
24 |
1.提供的计量测试能力未经产业内专家评审,扣1分; 2.未提供核心企业总数和服务个数明细文件及服务报告,扣2分。 |
|
2、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30分) |
21 |
18 |
1.未提供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项目、完成情况等内容的印证资料,扣2分; 2.高压釜校准规范未提供有效印证资料,扣1分。 |
|
3、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运行能力与成效(满分35) |
24 |
22 |
1.组织机构图未体现产业中心的组织机构,扣1分。 2.未提供产、学、研联合立项的证明材料,未建立产业联盟,扣1分。 |
|
总分 |
72 |
64 |
|
|
省煤盐化工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
1、计量测试项目能力与水平(35分) |
22 |
17 |
1. 未完成《筹建任务书》“测量仪器设备配置表”所要求仪器设备清单;只完成《筹建任务书》“校准项目能力表”所需求的计划项目2项,扣1分; 2. 未提供关键参数分析的专家评审材料,扣1分; 3. 未提供新增加关键参数测量能力证明材料,扣1分; 4.未提供产业计量测试服务范围和解决产业计量测试难题的能力证明材料,扣1分; 5.缺少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方案,扣1分。 |
|
2、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30分) |
15 |
10.5 |
1.未提供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证明材料扣1分; 2.未提供测量装备研制及方法研究证明材料,扣1分; 3.未提供关键共性技术领域计量科技研究证明材料,扣1分; 4.未提供已颁布的技术规范清单,扣0.5分; 5.未提供专利、科研项目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奖励、学术论文、著作和科技报告的证明材料,扣1分。 |
|
3、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运行能力与成效(满分35) |
28.5 |
22.5 |
1. 质量体系未包含标准编制、科研和产品研发等产业所需的主要业务,扣1分; 2. 未提供完整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等材料,扣1分; 3. 未提供人才考核激励机制相关文件证明材料,扣1分; 4. 未建立保障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常运行的信息化系统,扣1分; 5. 未提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联盟与平台相关证明等材料,扣1分; 6. 未提供负责或参与产业相关重大规划制定工作的相关材料,扣1分。 |
|
总分 |
65.5 |
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