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B
签发人:张小宁
陕市监函〔2020〕369号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9号
建议的答复函
惠曙光代表:
您提出的《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第1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同时也感谢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方面的建议。自收到您的建议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建议办理工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潘洁同志将您的建议确定为牵头办理的重点建议,并多次专门听取汇报,研究布置有关具体工作。我局成立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组,由综合规划处主办,登记指导处、信用监管处等6个部门共同协办。工作组多次与有关方面及部分民营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共同谋划促进民营企业守法经营、规范发展、带动整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具体举措。
一、我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投资创业活力持续高涨,全省年度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首次突破百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394.66万户,其中民营企业87.14万户。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逐步扩大、投资增速大幅提升、就业税收贡献日益突出,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纵向来看,这些年我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横向来看,民营经济在总量规模、质量效益、整体层次上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疫情形势影响持续等诸多困难挑战,我省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成为了制约全省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呈现出诸多短板和不足:一是民营企业占比较低。全省实有民营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16.13%,与全国实有市场主体结构相比,我省民营企业比重低于全国6.42%。二是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千人企业数看,我省千人拥有企业24.46户,比全国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仍低3.19户。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省只有东岭集团等5家企业上榜。三是产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我省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等一般性竞争行业。大多数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档次低,核心竞争力不足。四是经营效益欠佳。近年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增加,盈利空间不断被挤压,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经营、保本经营的状况,相当一部分严重亏损。因此,全省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民营经济活力不足;全省整体营商环境尚需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承担社会责任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
我省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既有宏观环境、体制政策、服务保障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创新能力、人才支撑等内部因素制约。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政策规定落地难、执行难。近年来,中、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的宏观政策出台后,相关实施细则跟不上,缺少配套、操作性较差;有的政策门槛过高、受惠面低,大多民营企业很难达到所有要求;不同市场主体待遇差异性较大,政府对企业提供的技术改造资金、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民营企业很难享受到;政策宣传解读不够,缺乏向企业传导的有效途径,有的民营企业也不善于了解掌握运用政策。二是政府职能转变跟不上、靠前服务不够。“放管服”改革以来,有的政府部门在管理制度、工作方法、服务方式等方面还没有做出相应转变;有的部门间存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重复审批、质疑推诿等现象;有的政府部门存在政商关系“清”而不“亲”的现象。三是营商环境不优、制约企业成长。从文化环境上看,陕西受农耕文化影响深,崇商、重商社会氛围不浓,缺乏商业文化“土壤”;从法治环境上看,仍然存在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违法行政行为不同程度存在,民营企业守法遵法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从诚信环境上看,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既存在企业不守信用问题,也存在一些部门诚信不够问题,全社会尚未形成“褒扬守信、惩治失信”的良好氛围。四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在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我省民营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方式单一、渠道不畅,造成民营企业经营发展困难。五是企业“内功”不足、自身短板制约。我省民营企业大多数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家族管理色彩浓厚,生产经营制度不健全,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有的企业缺乏现代市场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影响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普遍招人难、选人难、留人难,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
二、在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监管执法主责主业,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我省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重点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全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便利市场准入,在自贸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搭建全程网上办理平台,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企业注销程序;坚决落实压减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目录要求,推行先证后核、网上办理;分类推进食品审批改革,优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程序,简化生产经营许可环节;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由注册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和知识产权创造挖潜工程。一系列系统化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有效激发了民营企业投资兴业活力,为民营企业创造了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
二是着力监管执法,不断规范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行为。2019年,针对市场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各类专项行动,全省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6万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全省1227个重点场所进行线索摸排,发现并移交涉黑涉恶线索117条;整治“保健”市场乱象,查处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等违法案件185件;整治秦岭地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行为,检查商户31.8万户(次);整治校园周边非法食品经营行为,下架封存不合格食品2.32万公斤;开展食品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省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8436件;集中力量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严格查处居于市场支配地位的大型民营企业垄断经营行为,办理垄断案件10件;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开展民生重点领域和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96件;完成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协调推动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增强监管合力;持续做好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工作,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9.1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0.8万户,在市场准入环节依法对当事人进行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2.03万人(次)。日常监管与执法稽查的有效结合,正在逐步提高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能力,同时也为民营企业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三是着力优化服务,助力民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中亚标准化(陕西)研究中心建设,提供60个国家、18个国际标准化组织、366个国外行业协(学)会标准题录在线查询,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标准支持;建设“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陕西)信息发布平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计量技术文件的互译和比较研究,组建计量专家智库和服务队,为我省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计量技术支持和服务;举办“一带一路”质量高端论坛、“丝绸之路质量标准国际论坛”、陕西省名牌产品暨有机产品推介会、陕港有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座谈会等一系列高端论坛,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助力民营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打造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努力推进西北区域标准化合作,帮助民营企业凝聚合作优势;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个体私营企业项目融资、创新发展对接会,凝聚各方力量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四是着力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我们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积极培育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信息,集中曝光违法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力,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组织实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制定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牵头成立西北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联盟,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重点品种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能力;配合省人大修订陕西省标准化条例、陕西省保健用品条例,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解读,积极营造市场监管领域法治环境。
三、下一步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举措
您关于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四项建议很有针对性,拓宽了我们的监管思路,也为我们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提供了指引。结合您的建议和实际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优化服务、加强监管、注重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促进全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环境。积极推进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不断总结和评估试点成效,在全省推广新经验、新成效,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继续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压减和审批程序简化,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电子证书管理,纵深推进部分低风险食品告知承诺制,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环境。
二是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行政效能,切实便利民营企业办事。落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归集、信息公示机制,定期调整清单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帮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办事流程。全面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新型工作模式,加快行政审批电子化,推动行政许可事项“一网办理”,完善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民营企业政策发布平台,在重大政策出台前采取举办政策宣讲、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民营企业了解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三是不断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反垄断执法力度,积极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政策措施,保障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建立面向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做好全省范围内反垄断有关举报受理、线索核查、立案调查和案件处理等工作。
四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行政检查压力。在市场监管监督检查过程中常态化抓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市场监管领域跨部门随机抽查检查全覆盖。逐步提高随机抽查检查程序规范化程度,杜绝因人情监管、选择监管、检查扰民、执法不公等对民营企业带来繁重的监管压力。
五是加强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引导民营企业共建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依法公示民营企业基本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等涉企信息,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加强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引导督促民营企业诚信经营。
六是持续加大精准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民营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围绕部分领域存在的行业潜规则和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与日常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药品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部署实施专项精准稽查执法行动。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和老字号商标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将监管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发挥执法处罚的震慑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
七是推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基层市场监管所、个私协会分会,设立党建工作指导站,不断扩大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专业市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分类推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即“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重点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有意愿的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指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八是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全力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政策措施,探索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助力民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鼓励民营企业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全力培育陕西品牌。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推动民营企业公开承诺,督促企业完善追溯体系,提高婴幼儿食品、大型肉制品等民营企业自检自控率。
对以上监管措施,我们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希望您继续为我省的民营企业发展工作建言献策。最后,对您一直以来对我省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4月14日